2010年12月14日

你真的需要雷射嗎?

雷射治療,近年來在世界各地造成風潮,尤其在美國,到皮膚科門診作個雷射換膚,形成一股風潮,甚至是一種有錢有閒的新象徵。在一般民眾閒談之間,不難聽到「我愛死雷射了」的言論。

雷射」彷彿成為一種新的品牌,代表者高科技及高品質,無怪乎有為數眾多的追求者。雷射究竟能作些甚麼?除斑點痣除皺、除胎記、去紋身,大概是一般人所知道的,此外雷射也可以除毛、去除血管擴張,大概知道的人較少,然而不只如此,雷射還被用來處理白班、掉髮、黑斑、病毒疣、乾癬,甚至有醫師用來處理香港腳、灰趾甲﹝甲癬﹞、脂漏性濕疹、青春痘、蚊蟲叮咬。

雷射的神奇功效,最主要來自其選擇性破壞,而對其它組織則不影響。

簡單說來,經由使用不同雷射,可以達到選擇性破壞黑色素,而治療色素沉著。同樣的,也可以藉選擇性破壞血色素,而破壞血管及治療紅斑。至於既非發紅也非變黑,則可以藉水份吸收,而破壞皮膚。因為水份無所不在,所以雷射似乎也是無所不能。

目前治療性雷射,依功能概況可以分為:
(1)治色素沉澱
(2)治紅色胎記
(3)血管擴張
(4)除毛、切割及除皺磨皮
(5)低能量氦氖雷射
﹝活化細胞、促進癒合﹞
(6)以及光動力學療法
﹝如皮膚癌處理﹞幾大類。

不同雷射雖各有特色,但真的要逐一認識不同雷射,對一般消費者並不需要,事實上也不可能。

雷射的引進醫學界,在不少疾病的治療上,的確帶來了革命性的進展,以皮膚科而言,在胎記及紋身處理上,可說是從無到有,輕易的開創了新的治療境界,成為最佳的治療方式,然而雷射在商業行銷上的成功,恐怕更令人印象深刻。

儘管在許多情形下,雷射治療僅是一種選擇,而並不是非雷射不可,然而在門診中,不僅醫師樂於推薦雷射,連患者也常指名要用雷射,流風所及,雷射在形象包裝下被過度使用,尤其在「雷射中心」,更順理成章的成為唯一的治療方式。


雷射中心在美國相當普遍,在許多大城市常存在不只一個雷射中心,在報紙的分類廣告中,每天都可看到各式各樣雷射廣告,而既然名為中心,自然是有多樣選擇性,有液體雷射、固體雷射,當然也有氣體雷射,不管是紅寶石、紫翠玉還是石榴石,一應俱全,單波段、雙波段、四波段,任君選擇。在劇烈競爭下,除了藉新款雷射在市場上找到新的生存空間外,雷射減價日、折價卷、包醫制、續「杯」優待等商業行銷模式也紛紛出籠。

與傳統醫療一個很大的不同,是傳統醫療以病為出發,在現有各種治療中找出最佳方式,而如雷射中心等治療中心,則是以單一治療模式,尋求最大治療空間,換個方式來說,就是拿著鎚子找鐵釘。

任何形式的皮膚破壞,都難免伴隨部份副作用,雷射治療並不像媒體所形容,「以橡皮擦輕易抹去認何皮膚的缺點」那麼的簡易,除了效果不一定完全外,在這過程中紅、腫、瘀血都常是必經過程,而在東方人等有色人種,色素不均的現象更是常見困擾,變黑的現象理想上在三個月內消失,然而變的比周圍膚色還白的現象卻多半無法回復。

西方人有劃彩妝習慣,在等待痊癒的過程中可較輕易的遮掩,但對許多崇尚自然,認為讓皮膚輕爽無負擔的東方人來說,等待的過程無疑的更顯得漫長。廣告中的治療前、治療後比較的照片雖然吸引人,但並非人人可及,而鮮少有廣告會將痊癒過程中的照片同時呈現。

雷射在治療上的價值,自然是著毋庸議的,然而現今雷射治療的優勢,也正逐漸被其他新興的科技所趕上。由10年前的脈衝光、到近期的紅外光、磁波光,還有以電子流破壞皮膚的機器也正展露頭角。對於回春訴求上,配合新興的表皮冷卻系統,及不同的光電波,雷射已非獨佔鰲頭。

其實雷射治療已成為皮膚治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,目前看來也勢必與其他治療方式同樣流傳並創新。但人人頭上一片天,每種正統治療方式其實都有其存在的價值。

以商業的角度來看,雷射中心就如同街頭林立的咖啡專賣店、巧克力專賣店、煙酒專賣店,顧客上門,的確可以有較多的選擇。在美國,皮膚科醫師競相購買動輒百萬的雷射機器後,在成本的壓力下,以商業方式盡力行銷雷射治療已不足為奇,即使在美容醫療商業化明顯的美國,近來也受到一些質疑。

醫療是否適合以單純商業看待?走進咖啡專賣店,要喝曼特寧咖啡還是藍山咖啡自然是各憑口味。但同樣的邏輯是否也能合理運用在醫療上?美國式的醫療已走向資本化、財團化、商業化,而美國式的思考方式及價值觀則強力的向外發散。在臺灣,醫療為財團控制,走向資本化已是不爭事實,而商業化現象也逐漸浮現,但這樣的走向實仍有深省的空間,尤其在仍存有醫者父母心觀念的東方文化中。

醫學界流行著一則趣聞,某醫院掛號臺出現一位胸痛的患者,指名要掛該院院長的門診,雖然院長是婦科醫師。您是否也是「官大學問大」,品牌的崇拜者?醫療不必趕流行,不要問雷射能為你作些甚麼,而要問甚麼以雷射處理最好,如此才能讓雷射等醫療科技的進步,為患者、醫師及廠商帶來三贏的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