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28日

你是有「痣」之士嗎?

在皮膚科門診中,因為斑斑點點的情況來求診的患者,除了常見的黑斑、雀斑、曬斑、老人斑、顴骨斑之外,斑點中常夾雜著黑色素細胞痣。當告訴患者這些是痣時,患者通常會接著問道:「這些真的是痣嗎?為什麼我小時候都沒有這些斑點呢?」事實上,黑色素痣有分為先天性的痣及後天性的痣,先天性的痣大多在出生時或新生兒期就存在,後天性的痣則在六個月大以後,一直到老年期都有可能會新長出來。

確認是痣以後,患者常常會接著問:「爲什麼我會長這些蒼蠅屎痣呢?」痣的發生原因方面,遺傳體質和陽光的曝曬是重要因素。各個人種都會長痣,其中以白種人身上的痣最多,在黑人、亞裔人身上的痣數目比白人少。但是對於長在手掌、腳掌及指甲下方的痣而言,在黑人及亞裔人比白人多。根據統計白人平均每人有15~40顆痣,黑人則有2~11顆痣,中國人沒有相關的統計資料,可能介於兩者之間。青春期及懷孕時,痣的數目可能會大幅增加,推測荷爾蒙在痣的產生過程,可能扮演某種角色。

後天性的痣大小通常為零點一至零點六公分大,在病理上可以分為三種,接合痣(痣細胞侷限在表皮、真皮交界部位,屬於表皮內的痣),複合痣(痣細胞不僅分布在表皮層,有向下進入真皮層),真皮內痣(痣細胞完全位於真皮層內)。痣的臨床長相也和其病理分類有關,接合痣呈現褐色至黑色平坦的斑點,不會突起於皮膚表面,複合痣通常呈現褐色突起的丘疹或結節,真皮內痣則更大、更突起,呈淡褐色或肉色的結節,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「肉痣」。

後天性的痣,通常會從接合痣演化成複合痣,再演化成真皮內痣。演化的過程中,隨著痣細胞的增加,病灶由平坦的斑點而逐漸形成突起的丘疹、結節,但是通常顏色卻逐漸變淡。

西方很多報告指出,痣的數目在兒童期及青春期大幅增加,在約四、五十歲時數目上達到最高峰,超過四、五十歲痣會逐漸退化消失,超過八十歲的人身上很少可以在看到痣了。但是病理學者Ackerman等人則認為,後天性的痣是屬於良性腫瘤,不會自行消失,只是因為痣的演化過程導致色素減少了,而沒有注意到罷了。

「醫生,你看我這顆痣好不好?」在臨床上,常有患者這樣問我。患者通常是指運氣、命運方面的好壞,身為皮膚科醫師,則要仔細的判斷痣有沒有合併惡性病變,這就是痣在醫學上的好與壞的關鍵。

黑色素痣在臨床上必須和黑色素瘤做區分,黑色素瘤是皮膚癌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種,約佔所有皮膚癌死亡患者的三分之二左右。據西方的統計約20~50%的黑色素瘤和痣有關。因此區分黑痣是否合併黑色素瘤是十分重要的。一般依照ABCDE來區分,A是Asymmetry不對稱,也就是病灶上下、左右不對稱(想像病灶可以像摺紙一樣的上下或左右對摺);B是Border Irregularity邊緣不規則,也就是邊緣不形成圓弧形,而出現鋸齒狀缺口;C是Color Variability顏色不均勻,有的部位色素深,有的部位色素淺;D是Diameter >6mm,病灶的直徑大於零點六公分;E是Elevation或Enlargement,也就是表面變得突起或病灶大小增加。

對於任何在醫學上懷疑可能有惡性病變的病灶,都必須接受切片檢查及病理化驗。幸運的是,在亞裔人種中,黑色素瘤合併痣的情形,比起白種人要少得多。

在醫學上黑色素痣屬於良性的腫瘤,一般而言並不需要治療。因為筆者在臨床上碰過很多,在夜市或自行以燒灼性的藥水點痣,因為深度不易控制,而造成永久性疤痕的病例,所以對於因為美觀或是改運的需要,想要去除黑色素痣的患者,最好選擇皮膚專科醫師來治療較有保障。常用的治療方式有,手術切除、雷射治療、電波刀切除等。依筆者經驗,對於不是太大的痣,同時使用磨皮雷射(例如鉺雷射)及除斑雷射(例如紅寶石雷射)的組合雷射療法,效果佳又不會留疤,是不錯的選擇。


雷射一切搞定!!